关注群众“身后事”,殡葬惠民服务再升级

今年以来,福山区认真落实新的惠民殡葬政策,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,推进殡葬事业科学健康发展,提升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,树立起新时代殡葬新风。

面向全区居民,

政策惠民项目更多、更实惠

福山区在原来优抚对象、城乡低保对象、农村五保对象、驻福部队现役军人、驻福大专院校在校学生等7类人员实行基本殡葬费减免基础上,扩大到全区城乡居民,以及在区殡仪馆火化的驻福大中专院校非福山户籍学生、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等7类人员。提供殡仪馆车辆遗体接运最高减免200元、殡仪馆3日内遗体冷藏最高减免360元、遗体火化减免580元、1年内骨灰免费寄存或骨灰运送至公墓减免60元、骨灰盒减免300元。

此外,还对选择节地生态安葬家庭,针对不同安葬形式分别给予1000元、800元、300元奖补。今年上半年,全区累计享受惠民殡葬政策284人,减免金额20余万元。这些惠民殡葬政策的实施,切实保障了全区群众基本殡葬需求,减轻了群众负担,增强了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。

互联网+服务

服务为民更加便捷、高效、透明

除了政策性减免殡葬服务费用,福山区民政局还在完成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的同时,加快推进、持续优化“互联网+殡葬服务”,打造智慧殡仪公共服务平台,形成殡葬数据纵向贯通、横向互联、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智慧化发展格局,为群众提供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贴心的殡仪服务。

该服务平台涵盖了殡仪服务全流程各环节的业务办理,从收到群众治丧信息、殡仪人员上门服务接运遗体,到完成火化家属领取骨灰对服务作星级评价;从选择服务项目到即时出具电子发票,所有殡仪业务办理均实现了“无纸化”办公,实现了接运遗体、服务洽谈、守灵告别、火化、领取骨灰等环节的信息共享互通。

在便民惠民方面

线上自助、线下服务相融合

治丧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、微信公众号、服务热线等办理殡葬业务。通过线上预约,群众可现场调取相关信息,直接办理相关殡仪业务及殡葬惠民减免,真正实现“让群众少跑腿”。

在风险防控方面,数据共享、身份识别相融合。推进殡葬大数据建设,将殡葬业务数据服务器托管于烟台市电子政务云平台,强化个人信息、殡葬数据安全保护,健全多层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,实现数据互联互通、交换共享。在确保公正透明方面,打造逝者专属“二维码”。接待员从接到电话开始就录入逝者相关信息,在系统后台直接生成逝者“二维码”,家属随时扫码,查询业务流程。同时,强化智慧化管理。融合“白事管家APP”及各个子系统,开展满意度评价,优化殡仪馆内部管理和执行能力,提升服务透明度和效率。每一个服务环节,经逝者身份验证后才能进行操作,每一项收费项目、收费标准都在系统里“明码标价”,让群众明白办丧,既保障了殡仪工作可追溯,提升服务水平,规范流程管理,又让群众更好的了解殡葬政策和馆内业务办理情况,消除部分群众对殡仪馆的片面认知。

下一步,福山区民政局将持续全面提升为民服务能力、水平,把福山殡葬事业打造成优质工程、亮点工程、民心工程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“逝有所安”获得感 ,努力在全区形成文明、生态、环保、节地的殡葬新风尚。

我市有力推动惠民殡葬落地见效

惠民殡葬工作开展以来,我市多措并举,全力保障惠民便民殡葬举措落实到位,加快推进文明治丧。位于市殡仪馆、总投资近6000万元的集中治丧殡仪服务用房扩建工程,近日完成主体结构建设,预计明年清明节前投入使用。

据了解,集中治丧殡仪服务用房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8284.64平方米,将建造19套守灵服务用房、17间丧属临时休息用房、600余平方米公共餐厅,以及殡葬业务洽谈、殡殓服务用房和停车场及景观绿化等设施。“今年已开展遗体集中守灵525场,本岛城区群众集中治丧率达82.6%。”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,扩建工程投运后将满足舟山城乡群众集中治丧需求,进一步推进文明治丧。

我市近年持续开展全程陪同引导“一对一”、身后事联办“一对一”服务。依托殡葬数字化改革和殡葬信息系统平台推送,做到申请材料精简,办事流程优化,实现“一次告知”、“一次办结”,让群众“少跑腿”、最多跑一次,让“伤心事”宽心办、贴心办。今年截至目前,共联办“身后一件事”3100次,联办率达93%。

惠民殡葬政策推行方面,今年截至8月底,减免各类殡葬服务费用205.5万元,共惠及全市城乡各类群体3352人,人均减免613.13元,减免率达100%,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。此外,建成推出全市首个公办节地生态墓园,对城乡低保对象、特困残疾人等救助对象给予购墓7000元(低保边缘户50%,即3500元)减免优惠政策。

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接下来将继续做好惠民殡葬提标增项扩面工作,计划在原有免除遗体接运费、火化费、冷藏费、骨灰寄存费等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基础上,再增加免除骨灰盒、袋布购置费、告别厅等部分服务费用,加大惠民殡葬力度。